翻开档案馆的老相册,泛黄的影像里飘着秋日的风 —— 你是否还记得,曾和同学挤在看台上为跑道上的身影呐喊?是否记得开幕式上掠过操场的方阵,或是趣味项目里笑出的眼泪?
自 1979 年原教育部、国家体委明确 “高校每年办田径运动会”,我校从 1980 年鸣响第一声发令枪起,便将这场体育盛事延续了41届。
今天,我们循着老照片的痕迹,再走一遍那些闪光的校运会时光。
开幕式:一代代人的 “仪式感 DNA”
校运会的开篇,永远藏着最郑重的期待。1980年首届运动会上,国旗高悬在操场上空,师生列队走过跑道时,蓝布校服衣角被风掀起,校领导的勉励声透过广播,成了第一代校运人的共同记忆。

学校首届田径运动会(1980年第1届运动会)

开幕式入场(1980年第1届运动会)
往后的岁月里,这抹 “仪式感” 不断生长:1981 年第二届的学生方阵,步伐虽青涩却格外整齐;1982 年第三届,教工们穿上正装加入方阵,严肃的神情里藏着对学生的陪伴;1984 年第五届广播操表演 —— 数百名学子列队而立,将青春的朝气刻进了八十年代的阳光里; 1991 年第十届的赛场则多了份烟火气,操场旁响起清脆的爆竹声,让原本紧张的赛场瞬间化作热闹非凡的狂欢海洋。

学生走方阵(1981年第2届运动会)

开幕式入场(1982年第3届运动会)

学生走方阵(1982年第3届运动会)

教工走方阵(1982年第3届运动会)

开幕式表演(1984年第5届运动会)

开幕式主持(1985年第6届运动会)

学生方阵(1990年第9届运动会)


学生方阵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
研究生部方阵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
学生走方阵(1997年第15届运动会)
直到 2003 年第二十一届,教师腰鼓队的红绸子敲出热闹的节奏,我们才发现:从黑白到彩色,从简单列队到多元表演,开幕式变的是形式,不变的是师生眼里共同的期待。

开幕式教师腰鼓表演(2003年第21届运动会)
赛场瞬间:速度、力量与滚烫的青春
老照片里的田径场,藏着最鲜活的拼搏:1984 年第五届的标枪选手,手臂后拉的瞬间蓄满力量;1985 年第六届的跳远沙坑前,有人腾空时头发都飘了起来;1986 年第七届的接力折返跑,队员们攥着接力棒的手沁出汗水,跨栏选手跃起时,膝盖上的护具闪着光。

标枪(1984年第5届运动会)

铅球(1984年第5届运动会)

铁饼(1984年第5届运动会)

跳远(1985年第6届运动会)

接力折返跑(1986年第7届运动会)

跨栏(1986年第7届运动会)
1991 年第十届的冲刺线前,有运动员撞线时张开的双臂;1997 年第十五届的跳高垫旁,有人试跳失败后,队友立刻围上去递水;

冲刺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
跳高(1997年第15届运动会)

跳远(1997年第15届运动会)
赛场边的身影也格外动人 ——1984 年的广播台志愿者,对着麦克风念着加油稿;1990 年的裁判员,认真地校准秒表;1991 年的医疗服务点,医护人员随时待命;2002 年第二十届的啦啦队,举着彩牌喊到嗓子沙哑。

广播台(1984年第5届运动会)

裁判员(1990年第9届运动会)

医疗服务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学
院一角(1996年第14届运动会)

观众啦啦队(2002年第20届运动会)
而最难忘的,是颁奖台上的瞬间:1981 年第二届的奖牌挂在胸前时,有人忍不住咧嘴笑;1982 年第三届的获奖者,和教练紧紧握了握手;1995 年第十三届的颁奖礼上,掌声盖过了秋日的风声。那些闪光的奖牌,是青春里最直接的 “努力值得”。

颁奖(1981年第2届运动会)

颁奖(1982年第3届运动会)

学生合影(1985年第6届运动会)

颁奖(1995年第13届运动会)
趣味项目:不止竞技,更有满场欢笑
1991年第十届的趣味项目,成了老照片里最欢乐的一页:慢骑比赛中,有人攥着车把不敢动,生怕先冲过终点。

慢骑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挑物赛跑时,有人小心翼翼托着篮子,脚步迈得像小猫;

挑物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拔河绳两端的队伍,脸憋得通红,围观的人笑到直不起腰。

拔河(1991年第10届运动会)
后来,趣味项目越来越热闹:1996 年第十四届的跳绳接力,绳子甩得 “呼呼” 响;1997 年第十五届竟有了 “运动会走秀”,同学们穿着创意服饰走过跑道,把赛场变成了欢乐的 T 台。原来,校运不止有 “更快更高更强”,还有 “更开心更团结”。

跳绳接力(1996年第14届运动会)
运动会上走秀(1997年第15届运动会)
结语
从简陋的器材到完善的保障,从单一的田径项目到多元的趣味活动,学校的体育事业在一步步成长。但比硬件更珍贵的,是代代相传的 “运动精神”—— 是跑道上不放弃的坚持,是方阵里整齐的默契,是看台上不分院系的呐喊,是教工与学生并肩的温暖。
那些老照片里的身影或许已经毕业,但他们留下的热血与欢笑,会继续滋养着每一届新的校运会。未来,愿我们依然带着这份热爱,让校运会的风,永远吹着青春的方向。


